台北市 (2).png

台北市區域立委共分為八個選區,筆者在2015、2019也分別做過各區域的分析,過去選戰的歷史可參考筆者四年、八年前的文章,以基本盤來看嚴格說起來台北市只有二選區是綠大於藍,不過也如筆者在上一集podcast中所提到的,台灣的現況中間選民意識抬頭,基本盤差距在10%內的區域筆者認為都有拚,因此除了六、七、八選區依然是比較穩固的鐵桿藍選區,一~五選區目前來看雙方都難言必勝,一、二選區的部分藍營方面並沒有有力的挑戰者,筆者認為吳思瑤、何志偉應仍能連任,三選區雖然補選由王鴻薇勝出,但在基本盤具優勢且風向對藍營有利的情況下王鴻薇與吳怡農的差距並不大,筆者認為吳怡農是有本錢再拚一次,四選區情勢詭譎,高嘉瑜往中間靠的個人品牌經營卻讓她在深綠族群當中惡感逐漸累積,藍營方面由誰出馬,黃珊珊是否以獨立候選人身分參選都會影響選情,五選區的部分民進黨勢必不會再直接禮讓林昶佐,初選在所難免,且林昶佐輸面較大,全新局面藍綠雙方目前也均未有絕對強勢的議員能夠一戰,也不排除雙方會找尋其他非議員的強棒出戰,筆者認為三~五選區雙方較有拚面,但以現況來看民進黨有可能在台北退守兩席。

 

表1:台北市各選區基本盤

  選舉人數 投票數 藍基本盤 綠基本盤 中間選票 藍基本盤 綠基本盤 中間選票
台北1 275,438 187,298 77,624 71,795 37,879 41% 38% 20%
台北2 265,434 180,495 64,598 75,173 40,724 36% 42% 23%
台北3 288,875 196,435 88,327 70,613 37,495 45% 36% 19%
台北4 324,765 220,840 100,135 81,143 39,563 45% 37% 18%
台北5 244,748 166,429 71,740 60,809 33,879 43% 37% 20%
台北6 243,908 165,857 81,216 53,386 31,256 49% 32% 19%
台北7 244,536 166,284 77,697 57,496 31,092 47% 35% 19%
台北8 254,363 172,967 90,203 55,097 27,667 52% 32% 16%
TTL 2,142,067 1,456,606 651,539 525,512 279,555 45% 36% 19%

 

上表是以68%預估投票率的情況估計之結果,基本盤之計算方式podcast已多次說明,就不贅言,一~五選區雙方基本盤差距都在10%內,回顧過去四屆選舉歷史,三、六、七、八選區都是未曾政黨輪替過的,甚至七、八選區還沒有換過人,費鴻泰、賴士葆也是目前碩果僅存七位從2008改制以來連續四屆均連任的區域立委,但論基本盤三選區雙方的差距其實並非無可跨越之壁,只是剛好國民黨在三選區都有強勢人選,2012的簡余晏、2020的吳怡農面對強敵也都曾打出精彩的選舉,以王鴻薇新黨出身的外省深藍背景,在中山區其實並不討好,2024大選再拚一次吳怡農未必會輸,可借鏡的案例就是2020台中五選區逆勢拉下沈智慧的莊競程,至於六、七、八選區至少本屆還看不到政黨輪替的契機,也因為對藍營而言太好選,費鴻泰、賴士葆都已年過70還佔著茅坑不想走,上屆六選區的蔣乃辛立下一個良好的典範,費鴻泰、賴士葆也曾表態是選最後一屆,但本屆兩人仍想續戰,或許也是認為前兩屆風向不利藍營他們都挺過來了,這屆風向逆轉也沒必要把穩贏的局讓給後進吧!

 

表2:2022市長選舉區域分析

  蔣萬安 陳時中 黃珊珊
台北1 69,689 90% 61,533 86% 43,775 116%
台北2 59,318 92% 66,741 89% 42,979 106%
台北3 81,107 92% 59,442 84% 40,609 108%
台北4 86,103 86% 61,442 76% 62,712 159%
台北5 62,391 87% 49,903 82% 38,880 115%
台北6 69,266 85% 44,992 84% 34,803 111%
台北7 68,444 88% 47,322 82% 36,775 118%
台北8 79,272 88% 43,183 78% 41,608 150%
TTL 575,590 88% 434,558 83% 342,141 122%

 

上表左欄是三位候選人在八個立委選區的得票,右欄的百分比是三位候選人得票數與基本盤的比例,黃珊珊的部分是與中間選票做對比,可以看得出來本次市長選舉蔣萬安、陳時中的得票都是低於藍綠各自基本盤的,蔣萬安只拿到藍營88%基本盤的選票,陳時中只拿到綠營83%基本盤的選票,藍綠雙方都有選票流向黃珊珊,各區域來看陳時中在綠營本鎮二選區選得最好,在四、八選區選得最差,四選區港湖是黃珊珊的大本營,這個結果其實合理,不過這個結果也是高嘉瑜責無旁貸應該要扛的,八選區本來就是台北最深藍的區域,但陳時中的得票與基本盤相較流失也相對較多,反映在議員選舉的結果民進黨在大安文山也選得頗差,或許也與黃承國的爭議使得這個區域綠營力量無法發揮有關。

 

表3:台北市各選區選民年齡與族群結構

  20-39歲 40-64歲 65歲以上 客家人口 外省人口
台北1 29% 46% 25%   19%
台北2 29% 46% 26%   16%
台北3 27% 47% 26%   22%
台北4 31% 48% 21%   23%
台北5 27% 46% 26%   25%
台北6 25% 46% 28%   35%
台北7 28% 46% 27%   30%
台北8 29% 48% 23%   34%
台北TTL 28% 47% 25% 16% 26%
全國TTL 33% 47% 20% 19% 13%

 

上表是整理台北各選區選民的年齡結構與外省人口比例,不難發現台北各區40歲以下的青年人口比例都低於全國的情況,事實上台北市也是全國22個縣市中青年人口比例最低的一個縣市,也顯示了台北居大不易的現實,就算是台北市出生長大,出社會之後可能房子也是買到新北、桃園去,近年台北市人口的社會增加都是負成長的情況,相較之下桃園、新竹、台中的青年人口比例都高過全國,也顯示這些地方是較年輕的城市,40-64歲的中壯年人口比例台北與全國相較是相當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則明顯較全國高出一截,人口老化是首善之都面臨的問題,長照與青年安居政見的兌現也是考驗蔣萬安施政能力的一環,端看蔣萬安如何譜寫這首青銀共好的交響樂,各選區分開來看,港湖的青年人口比例最高,首善之區大安則是青年最少、老年最多的區域,也與一般大眾既有認知相符。

外省人口比例的部分,這個問題在前一集的podcast中也探討過,資料來源是1992出版的"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也是筆者能找到年代最近的與省籍相關的人口普查資料,事實上台灣戶籍資料早已沒有籍貫這一項,從父系判斷一個人的族群歸屬在現代也顯得不合時宜,不過只要族群仍是影響投票的因素之一,筆者還是會將其作為一項支持數據納入參考,後續分析到桃竹苗等客家人口多的區域同樣會將客家人口列入,台北市的外省人口比例是全國最高的,也因此過去深綠名嘴汪笨湖曾稱呼台北為台灣中國城,各選區當中基本盤屬深藍的六、七、八選區外省人口比例均超過三成,而綠營較能拿到選票的一、二選區也恰是外省人口比例最低的兩個區域,引用的雖是30年前的舊資料,不過筆者假定本省人與外省人的繁殖能力是相同的,理論上族群人口比例應仍維持相去不遠的比例。

 

表4:台北市各選區交通、教育、零售通路相關資料

  台北1 台北2 台北3 台北4 台北5 台北6 台北7 台北8 全國
外省選區 X X O O O O O O  
客家選區 X X X X X X X X  
青年選區 X X X X X X X X  
機場 X X O X X X X X  
高鐵 X X X O O X X X  
國立大學 北藝大         台大
師大
北教大
  政大  
好市多 O X X O X X X X  
其他賣場 家樂福*2 家樂福*1 家樂福*1
大潤發*1
家樂福*2
大潤發*1
家樂福*1   愛買*1 愛買*1  
CVS店數 168 191 329 262 215 217 206 164  
人口/店數 2,010 1,681 1,066 1,535 1,396 1,412 1,444 1,905 1,757
7+F店數 133 159 292 209 187 196 179 140  
人口/店數 2,539 2,020 1,201 1,925 1,605 1,564 1,662 2,231 2,123
PX店數 17 12 22 23 14 15 12 17  
人口/店數 19,862 26,763 15,945 17,488 21,441 20,430 24,789 18,376 20,186

 

註1:外省選區定義標準為外省人口比例在20%以上

註2:青年選區定義標準為青年人口比例高於全國

註3:CVS=便利商店;7+F=統一超+全家;PX=全聯

註4:台北3選區(中山+北松山)無論便利商店或統一超+全家的密度均高居全國第二(本島第一)

 

由上表可以看出台北各選區在公共建設的資源方面算是各擅勝場,三選區坐擁松山機場;四、五選區均有高鐵站;六選區擠了三間國立大學,區域內有機場、高鐵等重要交通建設,對區域的發展來說就不擔心無法聚集人流,日前甫落幕的三選區立委補選吳怡農曾提出松山機場拆遷的政見,事實上這項主張早在近30年前阿扁選市長的時代就提出過,拆遷固然有其紅利,但一來茲事體大還牽涉國安議題,二來松山機場有其存在價值,就如同上海虹橋、東京羽田,有一座小機場坐落在市區,出關能直搗鬧區,也有利中、日、韓等鄰近國家的旅客來台,對發展觀光是有利因子,吳怡農提這項政見是因為短期的補選需要能有話題聚焦,筆者認為就算桃機三航廈啟用,在我們有生之年松山機場應該都仍會存在。會列各區的國立大學是因為有大學區域內就會有一定數量的青年學子,對區域內食衣住行等消費產業都有所裨益,只列國立是因為少子化的情況下部分私校可能會面臨轉型和退場,並非其他考量。

量販與零售通路的部分,可以發現大安區是台北唯一沒有大賣場的區域,也與區域高齡、居民社經地位較高等因素環環相扣,零售通路密度全國的數據是平均1,757人共享一間便利商店、2,123人共享一間7-11或全家,20,186人共享一間全聯,便利商店的數值全台北只有一選區密度是低於全國平均的,在都會區來說較為反常,這也與一選區較少人流聚集的商業區有關,流通事業必須靠流動人口與在地人口共同支撐,故純住宅區能養活的便利商店數也會較少,三選區的便利商店密度若只算台灣本島是名列第一的(全國密度最高的是連江縣,因連江人口極少),從這點也可解讀中山區是台北上升中的商圈,對人流的聚集力可能已勝過沒落中的東區,全聯因為店數遠少於便利商店,隨便開一間、關一間對人口的比值變化較大,故這部分僅列入參考不多做解讀。

 

表5:2008~2020台北市各選區中間選票流向比

  年度 藍候選人 綠候選人 藍得票 綠得票 藍中間比 綠中間比 其他
台北1 2008 丁守中 高建智 94,694 61,408      
2012 丁守中 楊烈 112,571 82,404 63% 19% 18%
2016 丁守中 吳思瑤 82,649 95,951 12% 58% 30%
2020 汪志冰 吳思瑤 83,566 107,850 10% 59% 31%
台北2 2008 周守訓 王世堅 81,386 71,119      
2012 周守訓 姚文智 96,119 99,229 52% 39% 9%
2016 潘懷宗 姚文智 65,967 107,366 3% 71% 26%
2020 孫大千 何志偉 68,667 123,652 7% 78% 16%
台北3 2008 蔣孝嚴 郭正亮 99,959 63,773      
2012 羅淑蕾 簡余晏 118,503 89,417 55% 34% 11%
2016 蔣萬安 潘建志 89,673 73,797 4% 9% 88%
2020 蔣萬安 吳怡農 112,784 99,539 39% 47% 14%
台北4 2008 蔡正元 徐國勇 105,375 60,004      
2012 蔡正元 李建昌 111,260 78,097      
2016 李彥秀 黃珊珊 89,612 85,600      
2020 李彥秀 高嘉瑜 118,432 125,138 26% 62% 12%
台北5 2008 林郁方 段宜康 87,448 61,480 81% 3% 16%
2012 林郁方 顏聖冠 100,292 77,013 55% 31% 14%
2016 林郁方 林昶佐 76,079 82,650 12% 58% 30%
2020 林郁方 林昶佐 76,437 81,853 9% 40% 51%
台北6 2008 李慶安 羅文嘉 99,294 48,240      
2012 蔣乃辛 趙士強 108,488 54,113 56% 1% 43%
2016 蔣乃辛 范雲 74,015 56,766      
2020 林奕華 謝佩芬 93,785 75,718 26% 47% 27%
台北7 2008 費鴻泰 田欣 95,145 46,059      
2012 費鴻泰 潘翰聲 114,009 43,449      
2016 費鴻泰 楊實秋 74,455 69,882      
2020 費鴻泰 許淑華 85,082 79,057 15% 42% 43%
台北8 2008 賴士葆 周柏雅 104,257 38,261      
2012 賴士葆 阮昭雄 117,892 53,917      
2016 賴士葆 李慶元 83,931 60,459      
2020 賴士葆 阮昭雄 96,377 67,470 12% 25% 63%

 

如果有興趣翻閱筆者過去兩屆立委選舉的分析文章,也可以找到過去筆者同樣有做這樣的分析,中間選票的定義就是該次選舉總投票數減去藍綠雙方的基本盤,依最後的得票結果分析中間選票流向何方,上表有很多空白的格子,那是因為該次選舉雙方候選人至少有一方選到低於自身基本盤,也就是破盤的情況,2008民進黨一片逆風,各區都是選到破盤的情況,不過該次選舉也是改制後唯一一次總統和立委沒有合併選舉的情況,投票率偏低,也確實較無參考價值。

一選區的吳思瑤連續兩屆都爭取到近六成中間選民的支持,這屆藍營的對手若依議員選舉結果來看有可能還是汪志冰,在議員選舉的分析中筆者曾提到的張斯綱本屆得票狀況比較差,整個北投區得票最高的是首次參選的黃瀞瑩,但汪志冰不是一位自身實力很強的候選人,年紀也偏高,要衝擊國會還是要靠藍營的母雞帶動聲勢,因此筆者仍較看好吳思瑤守下這席;二選區的部分國民黨最強的議員陳炳甫在2019補選失利後對挑戰立委轉趨保守,國民黨目前的戰略仍是傾向找刺客,那等於也是先輸一半了;三選區吳怡農有望再戰王鴻薇,本次補選吳怡農在中山區打平,北松山小輸,筆者認為補選歷來組織動員的強度就是藍優於綠,儘管選後王鴻薇對媒體表示滿意結果認為自己在中山打平好棒棒,但這個結果其實王鴻薇真的是應該要緊張的,四選區目前局勢走向大亂鬥的氣氛濃厚,基進黨的吳欣岱在這次議員選舉中也獲得超過一萬票,是這屆港湖區的落選頭,全民調的初選方式自然高嘉瑜勝算較高,但萬一吳欣岱在綠營初選擊敗高嘉瑜,也不能排除高會脫黨參選,國民黨李彥秀雖然在參選議員時就表態不會選立委,但政治上這種事往往只是說說,李彥秀這屆議員選舉席捲接近四萬票,票數比高嘉瑜上屆的議員得票還高,有王鴻薇還沒就職就參選立委的前例難保李彥秀不會心癢,另外黃珊珊的動向也值得關注。

五選區林昶佐前年底遭逢罷免,儘管罷免案未過,但同意罷免票數實質上是較不同意更多的,筆者認為林昶佐也和他的前助理林穎孟一樣,民代的路是走到盡頭了,民進黨若無法勸退,也必然會與其進行初選,且民進黨人士在初選勝出的可能性較大,目前已有王世堅表態,但筆者不認為他會是最後的出線者,國民黨方面兩難的是本土派的郭昭巖與外省的鍾小平、應曉薇都有各自的弱點,藍營屬性兩度以無黨當選議員的徐立信也有可能繼上屆後再參選,因此這一個選區綠營未必沒有機會守住;六、七、八都是深藍選區,民進黨較為可惜的是過去多次禮讓非黨籍人士,人選上沒有延續性,沒辦法深耕和累積,上屆謝佩芬、許淑華其實都選得不錯,也都獲得超過四成中間選票支持,許淑華的部分如果不是柯文哲針對式的提名全力在想辦法拉掉民進黨的席次,上屆非常有機會拉下費鴻泰,本屆許淑華應仍有意再戰,謝佩芬的部分上屆選後也一直擔任黨職維持曝光,儘管這屆選舉民進黨目前來看會比上屆難打,但艱困選區的人選若能有延續性,應仍是比較好的策略,阮昭雄的部分原本這屆議員不連任就是為了要拚立委,但內閣改組後阮昭雄已進入陳建仁的內閣,要再下來選艱困選區的可能性就大幅降低,八選區的人選民進黨可能需要另行斟酌,國民黨的部分六選區因為林奕華出任蔣萬安的副市長,位子又空了出來,羅智強爭取桃園市長失利又回頭來台北找位子,還想選好選的區域,柿子挑甜的吃,如果羅智強之前不要太貪心,市議員只當一屆就想跳直轄市長,六或八選區的立委他都非常有機會爭取,現況來看當然他仍有機會,但無論黨內初選或大選都會給對手話柄,勝算也會較低,費鴻泰、賴士葆其實上屆就有面對黨內挑戰,也都曾表態是最後一任,也藉此守住了上屆的席次,兩人都已年過七旬,在立法院也待夠久了,筆者認為他們在黨內初選就被取代的可能性不低,但若費鴻泰繼續代表國民黨參選,許淑華要面對費鴻泰的勝算自然遠較面對徐巧芯為高。

以上是台北市八個選區的初步分析,也會陸續撰寫其他縣市的部分,今年立委選舉的分析不會落到單一選區,會以縣市為單位進行兩輪分析,podcast也會持續做更新,再請舊雨新知多多支持與鼓勵!

 

arrow
arrow

    p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