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蔡英文在桃竹苗地區的得票也是開得相當漂亮,桃園拿到快55萬票,也是打破鄭文燦前年底拿到49萬票的民進黨紀錄,再創新高!竹苗地區的得票也都超越民進黨過去的天花板,過去視為西部最艱困的苗栗甚至還拿到45%,不論得票數或得票率都有顯著成長。
選區 | 總統 | 得票數 | 立委 | 得票數 | 差異 |
桃園1 | 蔡英文 | 102,218 | 鄭運鵬 | 85,955 | -15.91% |
桃園2 | 蔡英文 | 100,068 | 陳賴素美 | 89,792 | -10.27% |
桃園3 | 蔡英文 | 84,787 | 徐景文 | 77,120 | -9.04% |
桃園4 | 蔡英文 | 94,041 | 鄭寶清 | 72,965 | -22.41% |
桃園5 | 蔡英文 | 81,279 | 張肇良 | 70,202 | -13.63% |
桃園6 | 蔡英文 | 85,180 | 趙正宇 | 76,278 | -10.45% |
竹市 | 蔡英文 | 113,386 | 柯建銘 | 90,642 | -20.06% |
竹縣 | 蔡英文 | 114,023 | 鄭永金 | 85,170 | -25.30% |
苗栗1 | 蔡英文 | 68,893 | 杜文卿 | 47,837 | -30.56% |
苗栗2 | 蔡英文 | 61,568 | 吳宜臻 | 65,465 | 6.33% |
立委的部分,由上表可以看出,桃竹苗地區選得最好和最差的候選人都在苗栗,吳宜臻是桃竹苗地區唯一票數高過蔡英文的,在山線地區拿到45%選票,可以說吳宜臻的在地經營已經漸漸看到成果了,過去苗栗民進黨也有楊長鎮在蹲點,但可惜未能持續至今,不然這次說不定就有機會收割,長期蹲點是件不容易的事,就像過一條不知盡頭的隧道,不知何時才有曙光,資源豐富如國民黨也沒有人願意長期到台南蹲點,所以也只能說可惜,希望吳宜臻在苗栗的深耕能夠持續下去,這次45%,下次若蔡英文執政績效佳,說不定就有機會破50%了,以現在變遷迅速的政治環境,除了金馬,台灣本島筆者認為真的沒有四年八年無法變天的土地,至於杜文卿與蔡英文的差距超過30%,雖說主因是三強鼎立,康世儒也參選,但這結果也說明了杜文卿不是海線民進黨有機會攻堅的answer,畢竟杜文卿雖曾長期是民進黨在苗栗唯一的一席立委,目前也是民進黨在苗栗為數稀少的公職,但在阿扁時代杜的爭議性就不小,簡單說,杜文卿無法有效拓展年輕和中間選票,海線地區照理民進黨本來就比較好選,還是應該早點培養新人才是上策。
新竹縣市蔡英文的得票都是11萬多票,雙雙超越阿扁2004年的天花板,新竹市甚至過半,柯建銘得票比蔡英文少20%主要是遭到邱顯智拖累,倒不是柯建銘太弱,其實筆者本人是蠻喜歡柯建銘的,因為筆者的本業是PM,什麼事情都是要喬的,更何況是政治的事,在網路叫人家小喬,只會顯得自己中二不食人間煙火,如果這些年沒有柯建銘,我想國民黨強渡關山的事情只會更多,因此柯建銘當選也算是給他一個公道了,他是民進黨從1992立委全面改選以來碩果僅存的元老,不論對民進黨或對台灣,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至於失之交臂的立院龍頭,只能說這種事就是命吧!依蔡英文的規劃,立院龍頭連選民服務都不適合做,那就只能讓不分區來當,早在1995施明德就提出過的立法院長退出政黨活動的政見,在21年後也終於被實踐。
桃竹苗十個選區,筆者的預測就錯了其中四個,筆者總共也只預測錯誤十個選區,可以說幾乎都集中在桃竹苗了,新竹縣的部分,很多人認為不該禮讓鄭永金,確實,鄭永金對開拓年輕和中間選票有相當大的侷限性,但民進黨自己在竹縣也無人了,且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蔡英文這次在桃竹苗地區選得漂亮,鄭永金的操盤應該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客家選區是很封閉的,上屆蔡英文搞了個台三線計畫還是功敗垂成,成果有限,筆者覺得就當下來說,鄭永金應該還是新竹縣不提名的最適解吧!但2018縣長、2020立委,民進黨還是應該要有人出來選,所以當下重新培養新人深耕竹縣也是相當重要的,不要到了選舉又想去拜託彭文正下海,我想人家也是不會願意的。
桃園筆者原本認為只有2選區民進黨能贏,結果不只基本盤較接近的1、4選區翻盤,連6選區都翻了,甚至深藍如中壢都差點贏,我想這跟鄭文燦這一年多在市政上的努力也有關係,看得出鄭文燦是把自己定位在一任市長在做,畢竟桃園藍綠基本盤還是有差,下屆能不能有這兩年這麼有利民進黨的氛圍很難說,但我想現在資訊發達且多元,認真做選民都會看在眼裡,阿扁當年施政滿意度超高竟然還會敗給進步城市中的偉大市民,我想時空背景不同,這樣的事不會是通則,因為立委選舉打出這波4:2的小高潮,鄭文燦的連任路機會是較濃了一些,只要2018國民黨還是推吳志揚,我想鄭文燦再勝一把的機會還是在的,而鄭文燦為桃園帶來的新政治,也讓桃園這池死水整個活了起來,本屆選上的六位立委,沒有誰是位子絕對穩固,無法取代的,可以說,不論現任的議員們,或是有志在桃園從政的有為青年,桃園這個外來人口快速增加的城市絕對是相當理想的投資耕耘標的。
鄭文燦 | 蔡英文 | 差異 | |
桃園1 | 89,252 | 102,218 | 14.53% |
桃園2 | 90,741 | 100,068 | 10.28% |
桃園3 | 75,176 | 84,787 | 12.78% |
桃園4 | 84,951 | 94,041 | 10.70% |
桃園5 | 73,438 | 81,279 | 10.68% |
桃園6 | 78,856 | 85,180 | 8.02% |
上表是2014鄭文燦與今年蔡英文的得票比較,和新北市相同的是,成長比例的排序與選區原本的藍綠基本盤結構較不相關,並無深藍就較具成長空間之情況,筆者還是比較傾向與人口移入狀況較具相關性的解釋,桃園1(蘆竹龜山)與新北1一樣,都是近年移入人口較多的區域,而值得注意的是,桃園3(中壢)是成長第二多的區域,這或許也透漏一個訊息,鄭文燦要爭取連任,吳志揚的本陣中壢未必牢不可破,或許直搗黃龍 爭取中壢板塊的變動,要比固守北桃投報率更高。
趙正宇的成功,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案例,並非在藍營重優勢區以藍制藍就是唯一出路,事實上民進黨不是第一次這樣搞,但成功的也就這麼一次,如台北市那篇的回顧所分析的,成功的要件必須是該候選人有雄厚的基層基礎,如果只是一個形象牌或是在對方陣營原本就只是B咖的料,那還不如自推人選,就長遠來說比較實在。
在雙北市人口已趨飽和的情況下,桃園的人口數應該還會繼續向上成長,畢竟以前年輕人買不起台北市的房,現在連新北市也漸漸買不起了,2018新北與桃園兩市的攻防戰,應該會是2020決戰勝負的關鍵所在。
(照片來源: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