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一章的領先法則,我們都知道搶先進入消費者心中的重要性,那麼,如果已經慢了一步,市場已經有人進去了怎麼辦呢?我們就在自創一個類別,當這個類別裡的領先者吧!在台灣的飲料市場中,其實也有不少這樣的行銷案例,舉例來說,日本來的養樂多幾十年來已經成為稀釋發酵乳的代名詞,後發者想搶奪市場,幾乎是只能吃剩的,但在2001有一支可以在台灣飲料行銷史上留名的產品--比菲多面市,在稀釋發酵乳的領域另闢蹊徑,開發了"大人喝的養樂多"的新類別,並在這個類別裡做小池塘裡的大魚,更大瓶、造型相似的瓶型,也完全符合大人喝的養樂多形象,且完全不用擔心養樂多也來做大瓶,因為養樂多做大瓶會完全亂了自己的定價,消費者一定錙銖必較去計算大瓶還是小瓶划算,對養樂多自己沒有好處。

 

另外一個案例是黑松的FIN運動飲料,台灣的運動飲料市場,長期由舒跑和寶礦力佔據前兩強,統一的寶健或許曾在TP的領域占據一片天,但塑化劑事件後已全面下架,也不曾越PET的領域雷池一步,FIN用"補給飲料" 開闢了新的類別,簡單說,FIN就是介於運動飲料和水之間的飲料,儘管不像比菲多幾乎是一炮而紅,FIN的經營過程艱辛許多,包括剛上市時被不少消費者質疑"不過就是運動飲料加水,為什麼還賣一樣貴?"在2003前後的時間也曾出現幾樣類似的競品,包括包裝水大廠悅氏也曾投入,還找來當時已回春的職棒運動兄弟象隊出聯名商品,但都在一兩年內消失在CVS貨架上,FIN在不斷的苦撐並調整腳步數年後,終於守得雲開見明月,市場逐漸對甜感高的飲料產生排斥,健康意識抬頭,人們對於負擔較低的補給飲料接受度逐年提升,讓FIN在近年超越寶礦力,成為運動飲料界的老二,甚至強力威脅舒跑的地位,讓舒跑的母公司維他露不得不跟進補給飲料的市場,推出水離子應戰。

 

其實作為市場行銷人員同業,筆者是認為維他露跟進補給飲料市場強打水離子是錯誤的,維他露的策略,大概是想藉由副牌水離子對FIN做夾殺,並削弱FIN在補給飲料類別的市占,但補給飲料這個類別既然已經然FIN佔據,再回頭急著去搶回市佔老實說不僅意義不大,甚至是分散自身舒跑的資源,不如就好好經營自己的舒跑就好,以舒跑數十年來深植人心的品牌形象,筆者不認為他們有為了FIN的崛起緊張的必要,補給飲料對運動飲料的威脅有其極限,畢竟還是無法完全取代,舒跑還是顧好自己運動飲料龍頭地位比較實在。

 

在選舉方面,老實說筆者一時想不到什麼活用類別法則的案例,所以今天這篇,大概是少數沒有政治味的一篇吧!下週再來介紹本書的第三章--心智法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類別法則
    全站熱搜

    p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