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談的是本書的第五章--焦點法則,用最簡單的說法來說明焦點法則,就是用一個簡單、容易記憶的詞彙,去連結產品品牌,例如"隔夜送達"與"Federal"快遞公司,這個詞彙能與競爭者產生區隔,也能告訴消費者能帶給他們什麼好處,很多消費品公司在做產品市調的時候,也很喜歡列一堆詞彙,讓受試者自行連結,勾選看到這樣商品,會讓你聯想到什麼,目的也就在找到這樣的焦點。

 

焦點法則,操作起來其實也就是兩個要點,第一,這個焦點要是目前尚未有競爭者使用的,也就是領先法則的概念,第二,不能貪心,焦點就是一個,不要妄想包山包海,說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以上兩點也是蠻常在市場上看到案例的,許多品牌操作者,因為是follower,所以就想去搶前人已經占據的焦點,認為靠廣告聲量能將焦點搶過來,或是形塑了一個焦點,又自己再想一個副標,想打另一塊市場,筆者覺得在台灣的飲料市場中,焦點法則運用最成功的品牌,應該是"純喫茶"吧!該品牌與"勇於嘗試"的連結度非常高,也一直能穩守teenager的市場,歷久不衰。

 

品牌的經營需要用一致性的方針續航,但我們也知道市場是動態的,也因此焦點總有需要修正的時候,但修正的過程,往往也是造成許多老品牌翻船的時刻,不僅失去既有的,也未能開創新的市場,例如光泉鮮乳 在林鳳營崛起之前,其實曾是台灣鮮乳第一品牌,光泉聚焦的點,就在於牧場的感覺,所以光泉的包裝和廣告都有牛,但林鳳營的竄起,訴求濃純香,讓光泉為了對打,轉而訴求100%無調整,廣告也轉而營造家庭感,當然這個訴求是為了與林鳳營區隔並暗諷對手,但顯然這個修正並沒有成功將光泉帶回第一的寶座,因為大多數消費者其實沒聽懂光泉訴求的弦外之音,再如麥當勞,在我們小的時候,他訴求的基調是歡樂美味在麥當勞,畢竟主要的市場在兒童,後來大概因為全球統一的因素,這個洗腦的jingle就沒有再出現,轉而使用I'm loving it,中文叫做我選我味,但這句slogan不論中英文聽起來都很無感,TA也從小孩移轉為大人,若不是麥當勞在台灣的競爭者真的太不給力,我是覺得麥當勞要被對手翻過去也不是不可能,以上兩個案例,筆者還是覺得,他們若是堅守原本的焦點,結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在政治人物個人形象的經營上,筆者覺得運用焦點法則最成功的,還是馬英九,他給自己聚焦的點,就是"清廉",所以儘管他屢屢無法表現出他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在市長任內就讓人看出他與前任的差距,當了總統也是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甚至第一任總統任內就搞出22K這種遺害甚遠的政策,但他選舉沒有輸過,儘管第一任總統任內滿意度就不高,也還是順利連任,因為"清廉"的焦點訴求,讓其支持者有了說服自己的理由,或許馬英九的能力有待公評,但至少他是"清廉"的,阿扁第二次競選市長會輸,當然有其結構性的因素,但未能延續第一次"快樂希望"的主軸,反而搞得有點悲情,"魄力認真"念起來也沒有"快樂希望"有力,筆者覺得也是連任失敗的因素之一。

 

下一章,筆者再來介紹"排他性法則",希望這個週末三連假有時間來為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焦點法則
    全站熱搜

    p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