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png

雖然2018、2020兩次選舉的發展歷程打破了過往常態,但一般說來2022的選舉結果還是會與2024有一定連動性,此外選舉結果也會牽動各方勢力消長,對志在2024的政治人物來說 輔選的過程也是人氣的總體檢,本文分別就柯文哲、國民黨、民進黨的角度分析,雖然時間還早,但選舉本就是長期馬拉松,每個節點也都是重要的觀察點。

 

夏珍專欄:柯文哲的選擇-風傳媒

柯文哲雖然在過去一年的大小補選中屢戰屢敗,沒有任何斬獲,但他對於未來依然十分老神在在,過去七年的從政歷程,應該讓他看透現在政局變化的快速,與政治人物人氣消長的劇烈,縱使目前看似遙遙落後,全無勝望,不代表幾個事件的起落他沒有機會翻盤,對柯文哲而言,2022這一局對他個人檢驗的指標有兩層,一是他支持的對象是否能當選台北市長,二是他支持的其他地方縣市長當選率可以到多少,這當中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在,台北市的人選未必要是黃珊珊,其他地方人選也未必要是民眾黨,換言之,只要明年的選舉「柯P推薦」的名單能囊括多數縣市,柯文哲就立於不敗之地,這個部分柯文哲能夠保有最大的戰略彈性,也因此黃珊珊人氣能不能拉起來,柯文哲一點都不擔心,甚至幾個月前還有柯文哲要約蔣萬安吃飯的新聞出現。

 

明年選舉柯文哲能夠選擇的戰略也有三種可能,一是民眾黨走自己的路,台北徵召黃珊珊,其他幾個重點縣市也徵召現任立委或其他人選,二是與時代力量進行第三勢力的全面合作,在全台多數縣市遍地開花,三是與國民黨合作,在多數縣市支持國民黨人選,筆者認為對柯文哲最有利的是戰略二,但時代力量本身立場應還不至於要完全站到民進黨的對立面,且與柯文哲綁在一起未必符合時代力量的利益,柯文哲要選上2024的總統,終歸是要與國民黨合作,而不是走第三勢力路線,這一點除非時代力量完全看不清楚,不然2022選擇與民眾黨合作,就是時代力量裂解的最終站,選擇戰略一 民眾黨被邊緣化的可能性極大,也不利選後柯文哲和國民黨叫板,因此最終柯文哲選擇戰略三,是筆者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

 

柯文哲在從政之初曾奉宋楚瑜為師,宋楚瑜曾是以第三勢力之姿最接近總統大位的人,但即使當年強如宋楚瑜,最後仍功虧一簣,因此即使是20多年後的今天,以第三勢力的身分選總統要贏,仍是不可能的任務,曾經筆者認為柯文哲攻總統大位的方式會是以綠營共主的身分,但如今時勢的走向很顯然柯文哲要走的是藍營共主的路線,這點也是令筆者有些不勝唏噓,藍營在馬英九之後一直沒有一位真正的中興之主出現,吳敦義不孚人望,朱立倫也在2016因為換柱,嚴重折損了自己的政治能量,韓國瑜終究只是一顆慧星,最耀眼的一刻就在2018,柯文哲若能挾年輕族群的高人氣支持,未必不能進來坐泛藍共主這個位子,柯文哲沒有自己的班底,若聯盟能贏得2024執政權,副總統和閣揆也必然是國民黨的人,對國民黨來說不是沒有吸引力,當然,今天柯文哲的人氣早已大不如前,但網路造神的力量和可怕,柯文哲自己最清楚,如前所述,一個浪頭上來,柯文哲未必不能再上神壇。

 

2024朱侯配?朱立倫:市民期待侯友宜先把下屆市長選贏| 政治| 要聞| 聯合新聞網

朱立倫本來是馬英九屬意的接班人,與美方關係也不錯,雖然連續兩屆都無法取得總統大位,但因為其出道甚早,今年也才60歲,應仍有一次競逐大位的機會,對朱立倫來說,要想拚這最後一把,今年國民黨主席的選舉就至關重要,但去年的黨主席補選朱立倫沒有站出來,筆者是認為先機已失,今年要再來搶黨主席也有點不好看了,蔡英文之所以能夠成為陳水扁之後的綠營共主,就是因為她願意在百廢待舉中接下民進黨主席的位子,並帶領民進黨一次又一次的勝選,江啟臣雖然大家都認為他只是一個過渡,就許多議題的攻防上也可以看出他不是很能罩得住黨內較極端的聲音,但就目前來說他也沒有扛得不好,至少有走出谷底的感覺,朱立倫沒有在最艱難的時候出來扛住這一把,筆者是認為五月國民黨主席選舉江啟臣續任的機會較高,朱立倫目前沒有公職也沒有黨職,在政壇也缺少施力點,要想出頭再拚2024,真的要很多運氣才有可能了。

 

專訪全文】改變讓人民有感鄭文燦:總統應站第一線

2018和2019對許多民進黨人士來說應該是驚滔駭浪的兩年,從2018整場選戰被打得莫名其妙,到處失火卻連敵人在哪裡都不知道,以為2020不樂觀了,卻在一路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拉尾盤逆轉成功,但對民進黨來說,2020的勝選不代表危機解除,從過去五年的軌跡來看,不論是民進黨或是台灣,都必須步步為營,首先,2020的成功不代表2022的選舉就不重要,2024贏回來就好,像2020這樣的奇蹟不是每天都在過年的,以現在萊豬議題的攻防來說,確實有像四年前一例一休這樣一路壓垮民進黨的可能,再來2024的人選產生,就目前來看儘管鄭文燦是領先的,但要說鄭文燦已經是後蔡英文時代的共主那也言之過早,鄭文燦太早出線成為這個共主,就意味著蔡英文跛腳,但太晚那也代表與賴清德之間還需要廝殺,也不利2024的布局,若明年選戰中柯文哲成為藍白共主並擔任主力輔選者的角色,而綠營這邊又還是雙驥並出,各自努力,一旦選舉結果是藍營站到上風,對民進黨會非常不利,未來一年,民進黨必須證明開放美豬確實有利台美關係與台豬出口,蘇貞昌這個閣揆應該最多就是做到2022年二月,屆時要再看鄭文燦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筆者過去一再提到的,蔣經國之後就沒有任何一個當過閣揆的人登上大位,有志大位者先坐上閣揆的位子,最後都是鎩羽而歸,包括連戰、謝長廷、蘇貞昌、吳敦義都是如此,雖然出任閣揆能夠讓鄭文燦有更大的政治舞台和更多的政治資源,但中間扣分的風險遠大於加分的機會,倒不如好好把桃園市長做好做滿,卸任也剛好準備總統大選,賴清德在綠營支持者中有一定喜好度和支持度,但去年的強出頭,筆者個人認為是很沒有大局觀念的做法,也會影響他成為綠營共主的正當性,賴清德去年的突襲逼宮和朱立倫的換柱,可能都會是他們無法走完挑戰大位最後那哩路的致命軟肋,蔡英文選擇他當副手,除了黨內團結撫平初選裂痕因素,其實就和馬英九第二任選擇吳敦義一樣,不是讓他接班,而是給他一個交代,至少也讓你進來總統府走一遭了,賴清德不是沒扛過硬仗,2008的立委和2010市長都不好選,但單就直轄市長的表現來看,賴清德的政治妥協性較低,2014民進黨在台南完全執政,議會掌握絕對優勢,還能夠被李全教奇襲搶走議長,遇到爭議,賴清德比較偏向硬幹,這點有點像阿扁,相形之下筆者認為鄭文燦比較是能調和鼎鼐的人選,當今台灣的政局,不只需要面對國民黨,也要面對年輕左派,甚至對外面對美國與中國,這可不是嘴砲畫三角就可以的,台灣近三任總統都是台大法律畢業,若能出現一位具理工背景的總統,應能為政壇帶來一番不一樣的色彩與光景。

 

但若要賴清德退讓成全鄭文燦,筆者認為可能性是低的,初選應該在所難免,賴清德與黃國昌都是建中校友,他們的建中人性格都非常明顯,「成功一定要在我」,(筆者知道鄭文燦也是 但他這方面的性格沒這麼外顯。)只希望初選能順利協調出一組人馬,迅速整合,民進黨才有一戰的本錢和勝算。

 

筆者後續可能會錄製自己的podcast,希望透過這個平台更完整闡述自己的分析觀點,若能順利上線,也希望各位看倌支持囉!

 

(照片來源: 風傳媒、聯合新聞網、鏡週刊)

arrow
arrow

    p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