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委沒人敢挑戰? 週刊:陳其邁參加補選已獲黨內共識- 政治- 自由時報 ...

陳其邁拿回失而復得的市長寶座,應該是沒有人會懷疑的結果,但投票率的高低、陳其邁領先的幅度、誰是第二名,仍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雖說選舉是贏者全拿的遊戲,但上述變因結果的不同,仍會牽動後續政治情勢的變化。

 

表1: 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結果

投票率 同意 不同意
42.14% 939,090 25,051

 

上個月的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率是42.14%,幾乎可以肯定補選的投票率應該會低於此數,一來是實力懸殊,勝負明顯投票率難衝高,二來高雄選民在短短七個月內經歷三場大型選舉的動員,也會顯得疲乏,三來有一定比例選民是非常希望韓國瑜下台,但對於誰繼任並不這麼關心,如果補選投票率回到一般補選的水平,也就是三成多,也可以預見陳其邁就算大勝,得票數和同意罷韓的94萬仍會有一大段差距,這也會給藍營拿來嘴的空間,筆者幾乎可以想見趙少康等名嘴會說選民討厭韓國瑜,但也不喜歡你陳其邁,也因此民進黨在這一局的最高指導原則是無論如何都要衝高投票率,並盡可能贏得越多越好。

 

淚灑競總成立大會稱「我紅了」 李眉蓁:可能抹黑我外面有小孩

筆者在先前罷韓投票的分析中就提到,罷韓之後的補選,因為沒有勝算,藍白也沒有合作的空間,民眾黨不會放棄每一個練兵的機會,但也不得不說國民黨在這一局中的提名策略可說是進退失據,提名李眉蓁的目的不是選上市長,而是以戰養戰,培養一個能選立委的戰將,先不說論文門的事件,畢竟這種事會不會被挖到都是運氣問題,李慶安是美國人這種可以直接被取消資格的事她也是藏了十幾年,李眉蓁的坎層和陳其邁不是同一個水平,提名她不僅讓選民感到不受重視,也給了民眾黨一個搶老二很好的空隙,自古以來先當上儲君者都有很高機率成為箭靶,在當上皇帝前中箭落馬,左楠區的立委是藍營在高雄唯一有勝算的,也因此人人都在覬覦這個機會,李眉蓁先搶出頭,明眼人都知道如果她這次選得漂亮,下次就是她代表選這席立委,這樣的情況下,藍營在高雄有實力者,又有幾個樂見李眉蓁票開得好看?或許提名李眉蓁,也有讓選情冷,拉低投票率,進而降低陳其邁當選正當性的戰略用意,本來對國民黨來說,這次補選是一個很好的止跌回升契機,選民重重教訓了韓國瑜,也有可能是鐘擺的一個轉折點,可惜國民黨沒有掌握這個機會,現在反而弄得持續探底的局面。

 

暗諷李父?柯文哲讚吳益政非黑道、沒包工程| 高市長補選競逐| 要聞 ...

民眾黨在總統大選後的大小補選活動都沒有缺席,從高雄市長、鄉鎮市長甚至村里長的補選,民眾黨幾乎都有提名,遍地開花持續練兵的意圖相當明顯,只可惜民眾黨五位立委都是剛剛就任,要跑來補選市長實在說不過去,民眾黨短期間也找不到具人望與基層實力者來坐這頂轎子,最後提名親民黨議員吳益政,也是介於中駟和下駟間的一個選擇了,宋楚瑜已年近八旬,親民黨成立20年來一直也出不了第二顆太陽,在年初選舉結果不理想,也沒有拿到國會席次的情況下,基層向民眾黨靠攏也是可以想見的現實問題,本來吳益政的選票開拓能力有限,要挑戰老二也有困難,但拜李眉蓁在論文門的處理上進退失據之賜,吳益政也有機會搶攻泛藍選票,儘管就現況來看,柯文哲在2024的勝算實在十分渺茫,但看得出來柯文哲本人並不十分著急,依然持續放地圖炮搏聲量,因為柯文哲自己經歷了這幾年的起伏,也十分明白台灣現在的政治變化實在太過迅速,一個浪翻過去什麼都有可能改變,就算今天柯文哲的支持度只有10%,三年多的變化很大,所以就算今天看起來柯文哲只是在持續搞爛自己,依然不能小看他翻本的能力和潛力。

 

高雄市基本盤.PNG

上圖是依總統大選結果推導的高雄市基本盤,當然補選的情況上圖僅供參考,還必須考量不同立場選民投票意願的高低,這次補選綠營支持者的投票意願應會明顯高於藍營和中間選票,而因為李眉蓁論文門的事件,部分藍營選票會流到吳益政陣營,儘管有柯文哲加持,但因為柯文哲目前聲勢在低檔,且吳益政本人也不算一張有吸引力的好牌,因此陳其邁有能爭取到一定比例中間選票,這幾天的立委收賄案對高雄選情影響不大,反倒是李眉蓁選戰步調整個亂了套,不擅面對鏡頭的弱點也被不斷放大,後續是否持續探底,甚至被吳益政超車,筆者也認為有可能。

 

表2: 高雄市長補選得票預估

  陳其邁 李眉蓁 吳政益
綠基本盤 60%    
藍基本盤   25% 20%
中間選票 10%   5%
預估得票 444,390 145,088 127,510
得票率 62% 20% 18%

 

筆者估計整體投票率約三成出頭,中間選民對於參與補選的興趣本就較低,預估陳其邁還是可以爭取到較多中間選民支持,另外陳其邁可以催出六成綠營支持者出來投票,李眉蓁的部分僅能固守藍營支持者,防止吳益政持續蠶食基本盤,吳益政的部分可望在藍營票方面有一定斬獲,並獲部分中間選民支持,陳其邁可以六成左右得票勝出,李眉蓁與吳益政的票數應會較為接近。

 

(照片來源: 自由時報、鏡周刊、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p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