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文】改變讓人民有感鄭文燦:總統應站第一線

近日鄭文燦母親的告別式,不僅黨政要員到齊,到場悼念者超過兩萬人,送花籃的政商人士破千,平心而論鄭母並不是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賢達人士,過身之後能有如此備極哀榮的場面,自然是母以子貴,這個新聞也釋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鄭文燦是目前最有可能的下屆總統人選,上至政商人士,下至市井小民,大家都知道花要插哪一邊了。

 

2014鄭文燦是意外當選,據說他連勝選感言都沒有準備,當時也有很多人認為鄭文燦應該就是一屆市長,沒想到2018民進黨陷入大逆風,鄭文燦卻在藍大綠小的桃園逆勢成功連任,鄭文燦順利連任,與國民黨推出的人選有絕對的關係,國民黨在2016將吳志揚放入不分區,就是要他再戰2018,但鄭文燦上任後展現政通人和的氣象,吳志揚也無意與之再硬碰一次,最後國民黨提名的陳學聖,並非一線A咖戰將,讓鄭文燦在逆風中替民進黨守住北台灣一座重要灘頭堡,在陳其邁還沒成功拿回高雄之前 鄭文燦目前也還是綠營最大諸侯。

 

桃園市長.PNG

以一月總統大選結果重新估算,桃園的基本盤約是藍40:綠34:中間26,藍綠雙方約有7萬票的差距,比較特殊的是,目前藍綠雙方,甚至第三勢力都還沒有浮上檯面的下屆有力人選,雖然年初蔡英文在桃園大勝近20萬票 鄭文燦又連兩任市長,但應該多數人不會否認桃園仍是藍大於綠的事實,論理國民黨下屆要拿回桃園應該也是贏面居多,變數在於桃園近十年來因為雙北溢出的外來人口相當多,其中又以30~40歲青壯年人口為主,鄭文燦上台又剛好是桃園升格直轄市後的第一任,政治生態和選民結構都有一定程度的質變,因此儘管下屆沒有鄭文燦,藍營對於光復桃園仍難言必勝。

 

漂亮經歷的背後……高學歷「政壇常勝軍」魯明哲曾靠洗車、開小黃度日-風傳媒

國民黨在桃園目前最強的人選應該要屬中壢的魯明哲,但魯明哲今年也才第一次選上立委,雖然不是沒有前例,2014的林佳龍就是立委一任都還沒當完就成功轉戰台中市長,但總是落人口實 加上目前看來參選也不是穩贏,筆者認為魯明哲本屆按兵不動的機會較大,上屆落選的陳學聖,今年立委選舉被魯明哲擠到八德區,敗給選連任的趙正宇,目前是連立委的位子都失去,筆者不認為他還有能量可以再選市長,就算再選,那也是給民進黨送頭的份,吳志揚雖然同樣立委落選,但他是在全桃園最綠的二選區落敗,吳家三代市長,在桃園根基仍在,若本人又意願再戰,筆者認為他是目前藍營較合理且有競爭力的人選。

 

6月中召開立院臨時會鄭運鵬:著重考監及NCC人事、水利會組織法、國民參 ...

民進黨方面鄭運鵬與鄭文燦關係密切,且年初又二度擊敗陳根德連任立委,就地方實力而言應該是鄭文燦最有力的繼任者,但鄭運鵬能在年初選戰中勝出, 一個關鍵因素還是對手是陳根德,是一個舊時代的老將,今年初的立委選舉藍營有很多上屆選輸,這屆看到韓流都躍躍欲試想說能一雪前恥,但有贏回來的只有楊瓊瓔,其他包括陳根德、林郁方等都是二連敗給同樣對手,台灣政治現在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選民也不喜歡一直看到老面孔當萬年立委,一旦在單一選區的擂台賽中失敗,下次換提新人是比較好的選項,國民黨本屆有成功收復失地的萬美玲、洪孟楷也都是新人,鄭運鵬雖然論述能力不錯,顏值也有優勢,但選舉實力終究不如鄭文燦,儘管國民黨這方目前也尚未出現強棒,不管遇上誰,鄭運鵬應該都還是難站上風。

 

三立民調:新竹市林智堅7成3高滿意度力壓國民黨潛在對手-風傳媒

除了在地現任立委鄭運鵬,新竹市長林智堅也是民進黨曾被點名的人選之一,林智堅當選新竹市長時才39歲,也是台灣選舉史上最年輕的民選縣市長,當完八年市長也才47歲,若林智堅有意繼續在台灣政壇發光發熱,繼續參加選舉絕對比進入中央當個部會首長更能累積個人資本和能量,搞政治就是有戰有人氣,王金平一直當不分區脫離選舉戰線近20年,等到他認為終於等到杜鵑叫了,想出來選總統卻早已時不我予,且入閣的另一個風險是雖然蔡英文內閣大風吹的速度沒有阿扁那麼誇張,但終究沒有固定的任期,也隨時會因突發事故下台,就算一切順風順水,萬一民進黨2024選舉失敗一樣會失去位子,選舉打仗拚出來的位子才是實在坐的穩的,林智堅當完兩屆新竹市長,更上一層樓到隔壁挑戰直轄市長,對民進黨或是林智堅個人都是一著非常好的安排,筆者認為林智堅雖然非桃園在地,但畢竟新竹與桃園僅一縣之隔,桃竹苗也被視為一個整體性的區域,對民進黨而言林智堅是比鄭運鵬更適合參選桃園市長的一著棋。

 

表: 2001~2020桃園市單一席次選舉

KMT 票數 選舉 DPP 票數
朱立倫 441,827 2001縣長 彭紹瑾 353,568
連    戰 555,688 2004總統 陳水扁 448,770
朱立倫 488,979 2005縣長 鄭寶清 307,965
馬英九 693,602 2008總統 謝長廷 379,416
吳志揚 396,237 2009縣長 鄭文燦 346,678
馬英九 639,151 2012總統 蔡英文 445,308
吳志揚 463,133 2014市長 鄭文燦 492,414
朱立倫 369,013 2016總統 蔡英文 547,573
陳學聖 407,234 2018市長 鄭文燦 552,330
韓國瑜 529,749 2020總統 蔡英文 718,260

 

民進黨從阿扁時代就非常喜歡讓縣市長在第二任任期過半後入閣,蔡英文第一任期間也把陳菊、賴清德、林聰賢都拉進中央,除了張花冠在嘉義縣長的位子上坐好坐滿,民進黨上屆第二任的縣市長都沒有做滿,本屆包括鄭文燦、林智堅、林右昌、潘孟安都是第二任,預期明年過後縣市長的任期過半,內閣有任何風吹草動他們都是可能的入閣人選,民進黨相對國民黨,人才庫還是比較不足,也因此會有這樣的安排,但筆者是認為這樣的作法會讓地方選民有不受重視之感,2018的選舉民進黨在宜蘭、高雄、台南也都嚐到苦果,也或許蔡英文本屆任期內再做這樣的安排會更謹慎一些,以鄭文燦的坎層,讓他入閣當部會首長也較嫌委屈 且桃園還是需要他坐鎮,筆者在過去的分析中曾提到,台灣自李登輝時代以來,凡有志於大位者先當了閣揆,最後沒有一個成功選上總統的,連戰、謝長廷、蘇貞昌、吳敦義、賴清德 都是沙灘上的例子,鄭文燦目前有大好的形勢能延續民進黨的政權,筆者非常不希望他在第二任任期尾聲或是任滿之後進中央組閣,那對他而言有損無益,市長任滿到總統選舉實則只有一年的時間,其實也沒有空窗期,桃園市長做好做滿,才是挑戰大位最保險的一條路。

 

時代力量2018在新竹、苗栗都取得相當具有突破性的佳績,但在桃園只有取得一席議員,多少與時力在桃園沒有立委或較具知名度者駐守有關,第三勢力目前在桃園也沒有較具實力的人在蹲點,以六都的情況來說第三勢力的時力和民眾黨如果在2022達成結盟共識,在六都推出一組人馬出來競選,只要人選形象不差,就算無在地基礎也能拿到10~15%選票,但在雙北之外的都市,要再向上拓票甚至求當選,沒有從現在開始蹲點經營會很困難,韓國瑜這樣的奇蹟畢竟不是每天都在過年的,筆者認為在桃園,第三勢力的部分以現在來看可能推不出有力人選,能左右選情的影響力也有限,而且時力與民眾黨達成結盟共識的條件目前看起來都不成熟,成局機會不大。

 

目前來看2022桃園由藍綠兩強對決的可能性較高,個人實力最強的是國民黨的魯明哲,但他這次就參選的可能性不大,雙方目前都有2~3位可能的人選,現況仍是五五波的局面,國民黨強在基本盤與宗親組織,在南桃也有族群票的優勢,民進黨則有鄭文燦八年經驗加持,幾位可能人選形象與能力也都不錯,筆者同樣在初探篇先不做估票,未來的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照片來源: 鏡周刊、風傳媒)

arrow
arrow

    p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