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從1992第二屆全面改選到今年第九屆,一共進行了八次選舉,如果以席次來畫分,剛好可以分成三個時期,分別是164席時代(第二~三屆)、225席時代(第四~六屆)、113席時代(第七~九屆)。

 

在164席時代,除了北高有畫分兩個選區,其他縣市都是以縣市為單位作為選區,大多數縣市都選出複數席次的立委,在1992立院第一次全面改選的年代,雖說民進黨從黨外時代到1992其實這台新機器已經run過一定的時間了,且雖然立院是首次改選,但1991已經先進行過國代的選舉,省議會也選過很多次,所以全國性的複數席次代議士改選,對兩黨來說都不是第一次,只是因為選區劃分和應選席次各種選舉都不相同,所以在當時兩黨對於團隊作戰的戰術運用都還不是很成熟,簡單說幾乎都是單兵作戰,兩黨的候選人也有提名、徵召、報准等多種身分,甚至民進黨也有部分候選人用無黨身分參選,那是一個百花爭鳴的年代,選舉也選得非常熱鬧,因為還沒有配票的概念,所以像陳水扁、謝長廷這種明星候選人,一個人幹個七、八萬票的現象也不少見,當年甚至出現了趙少康在台北縣一個人幹了23萬票的歷史紀錄,該屆選舉民進黨拿到31%選票,51席立委,也奠定了民進黨基本盤的基礎。

 

到了1995,因為有了前一屆的經驗,民進黨在提名人數和團隊作戰策略上都有所精進,在台北市南區甚至出現了史上首次聯合競選的作戰模式,四位候選人共設競選辦公室、共用旗幟,甚至呼籲支持者配票,當年沈富雄因為二屆國會時期與陳水扁、謝長廷並稱民進黨立院三把刀,聲望如日中天,大有一個人海幹十萬票的可能,同選區民進黨另三位候選人分別是葉菊蘭、顏錦福、黃天福,葉菊蘭是鄭南榕遺孀,本來就有一定的號召力,所以是顏聖冠的老爸顏錦福和黃信介的老弟黃天福聲勢較差,當年度選舉招數上演化出了"搶救"這個口號,許多候選人都在選前喊著請選民搶救他,只有沈富雄拚命要支持者不要投給他,請投給同黨的其他同志,選舉的結果反而沈富雄自己以倒數第二名的姿態當選,開票過程甚至一度落到榜外,雖然在十數年後的後來沈富雄走向了與當年支持他的群眾相反的道路,但我想1995的沈富雄,那樣的宏觀大度仍是值得民進黨支持者尊敬的。

 

1998因為廢省的關係需要替省議員們找出路,所以立委大幅增額到225席,各選區應選席次均增加,民進黨因為在前一年的縣市長選舉大獲全勝,在許信良的執政三部曲戰略中,1998必須搶攻國會過半席次,所以該年度民進黨採高額提名策略,但因為那幾年民進黨出現路線之爭,有多位明星級立委如許添財、彭百顯脫黨另立門戶成立新國家連線,加上甫成立的建國黨,與民進黨互相爭食選票,導致最終選舉結果讓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只獲得70席,該屆立委選舉民進黨得票率為30%,加上新國家連線和建國黨約為33%,與1995得票率相當,該次選舉與北高市長選舉合併舉行,就是經典的扁馬大對決,偉大的城市選擇拋棄了進步的團隊,民進黨靠著謝長廷在高雄大爆冷門打敗吳敦義保住顏面,沒有在該年的選舉中全面潰敗,原本因為國民黨該次選舉的大勝,令連戰笑得合不攏嘴,想說2000勝券在握,但鐘擺又擺了戰哥一道,讓阿扁成了台灣第二位民選總統。

 

2001的選舉其實一般並不是十分看好民進黨能奪得最大黨的地位,因為那一年多的時間民進黨執政的腳步走得並不平穩,但該次的選舉,不僅奠定了台灣政治泛藍泛綠兩大集團對立的局面,也是台灣選舉基本盤首次的大規模板塊位移,在過去民進黨在全國性的選舉得票率多在30%~40%間擺盪,該次選舉民進黨加上甫成立的盟友台聯一舉獲得45%選票,此後泛綠陣營在全國性選舉得票不曾低於40%,可以說李登輝確實是影響了約10%在九零年代投給國民黨的本土選民,在2001之後轉投綠營,這些選民應該多以中南部中高齡本省族群為主,在許信良與施明德主政時期的民進黨,在都會區多半選得比鄉村理想,這樣的局面也在阿扁執政之後有所變化,此後有約十年的時間,民進黨在鄉村區域越選越好,但都會區則有持續弱化的趨勢。

 

2004的選舉,因為阿扁在稍早的總統大選過半險勝,因此年底的立委選舉眾家較為看好民進黨能延續勝績,但鐘擺又再次發威,泛綠陣營仍維持差不多的席次和得票率,筆者認為就是這次的選舉結果,讓阿扁和民進黨思考單一選區兩票制,甚至和總統併選的方向,因為2008的結果論,很多人認為民進黨在2005的修憲是自掘墳墓,但若以2004總統選舉的得票換算到各立委選區來看,民進黨是有機會自力過半的,且2001、2004兩次225席的選舉操下來,其實民進黨不論提名策略、配票策略都已經幾乎是完美演出了,極限就是100席左右的結果擺在眼前,在這樣大型動員的國會選舉中,和泛藍陣營相較,泛綠陣營有人才庫較匱乏的劣勢,在2000年民進黨在中央執政之後,各層級民代良莠不齊的現象便漸漸浮現,換到了立法院,我們也開始發現,在只有50幾席立委的年代,民進黨立委幾乎個個是菁英,但到了泛綠有100多位立委的年代,便開始發現不怎麼稱頭的人開始多了,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民進黨來說未必是全然不利的,別忘了阿扁可是全台灣史上數一數二會選舉的人物呀!

 

就如過去一年各選區的分析中筆者不斷分析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和六都的升格,是台灣進步的一大動力,不僅讓邱毅這樣劍走偏鋒的民代不容易再進入立法院,對國會議員的素質提升和新陳代謝速度也有直接的助益,當選門檻拉高,也讓買票變得較不容易,當然,這個變革讓票票不等值變得更明顯,但整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的,或許在比例代表制的部分,聯立制會是比現行並立制更好的選擇,不僅能讓國會各黨比例符合真實民意,也讓小黨可以不必去跟大黨喬區域禮讓,但對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遊戲規則,其實筆者是不希望台灣再走回頭路,去檢討增加立委席次或是回到複數選區的紛亂年代。

 

這篇應該是真正為立委選舉系列文章畫下一個句點,之後的文章應該會朝向聲討要收回颱風假的柯文哲...哈 不是XD 會朝向選舉與行銷案例結合方向進行,也請各位舊雨新知再不吝給予回饋和指教吧! 

arrow
arrow

    py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