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選區範圍包括文山區與泉州街、和平東路以南的中正區,本屆市長選舉柯文哲在這區僅贏五千多票,是八個立委選區中贏最少的,足以證明本選區是台北市最藍的一個區域。
KMT | 票數 | 選舉 | DPP/無 | 票數 |
賴士葆 | 104,257 | 2008立委 | 周柏雅 | 38,261 |
郝龍斌 | 107,593 | 2010市長 | 蘇貞昌 | 58,552 |
賴士葆 | 117,892 | 2012立委 | 阮昭雄 | 53,917 |
連勝文 | 82,139 | 2014市長 | 柯文哲 | 87,992 |
死亡之組加上對手又是財經背景見長的形象牌立委賴士葆,前兩次立委選舉民進黨都是派出市議員應戰,上屆更直接徵召僅第一次當選議員的新秀阮昭雄上陣,不過以結果來看阮算是選得不差,起碼有大概守住2010蘇貞昌的得票,本區基本盤兩黨的差距約是43,000票,也是北市八個選區中差最多的一區。
若是藍綠對決激化到最大程度,民進黨甚至拿不到三分之一的選票,分析2012的立委選舉,總投票數是187,673票,扣除兩黨基本盤,中間選票約有67,718票,其中賴士葆獲得53.45%,阮昭雄獲得23.12%,另外李敖大師代表親民黨獲得13.93%(本來上次親民黨在這區是要徵召與賴士葆同是政大教授的李桐豪出來選的,如果是李桐豪選對賴士葆衝擊應該會比較大,不過親民黨最後還是將李桐豪放不分區。)賴士葆在新黨時期其實是走比較中間路線的政治人物,在阿扁上台初期對扁政府也算友善,曾與同為新黨的郝龍斌參加李遠哲主持的跨黨派小組,不過2001立委選舉意外高票落選,當年的政治氛圍是比較有利往兩邊靠攏的政治人物,走中間路線落馬的很多,之後賴就開始往深藍路線靠攏了,2004再參選就是以國民黨身分,並與吳育昇等人被視為馬英九嫡系人馬,高票當選,上屆在國民黨主打兩岸與國際安定牌,有利北市國民黨立委選情,且民進黨對手又是新手議員的情況下,和北市其他選區相似的情況賴士葆也順利獲得過半中間選民的支持。
本區對民進黨來說,先天基本盤已經不良,後天又面對強勁的對手, 猶如沒有黑箭的漁民要面對史麥戈,沒有寶刀匕首蒙汗藥的韋小寶叫他去簽尼布楚和約,就算徵召柯文哲在本區對上賴士葆也是輸面居多,筆者個人覺得,2016民進黨國會要過半絕對比蔡英文拿下總統寶座要難得多,若蔡英文希望當選後能有穩定過半的國會,勢必要重新思考2000年周伯倫和沈富雄戰得很久的議題,聯合政府!
李桐豪就是這個選區的黑箭!
表面上目前總統選舉民進黨似乎佔盡上風,但實則屆時選戰開打仍是五五波之局,親民黨與台聯黨是否還能越過5%門檻都還很難說,畢竟若選情緊繃小黨被邊緣化的機會很高,選不分區是操之在人,選區域是操之在己,民進黨與其再派新手議員出來越級打怪,只為鞏固基本盤而戰,倒不如眼界放寬直接與親民黨在部分區域進行合作,也好爭取若成功執政後的國會盟友,李桐豪各方面條件皆不遜於賴士葆, 與賴競食中間選民市場絕對比民進黨現任任一位市議員更有利。
當然,筆者是不太看好以上之局有機會成型,畢竟跟親民黨合作過去阿扁時代就醞釀過很多次,結果就是會造成基層反彈,畢竟早期宋楚瑜可是比連戰更接近站在阿扁的對立面的,聯合政府就算有可能成形,也是選舉各自努力 選後再看席次來談的機會比較高,以下表格是筆者對本區的選票預估,前兩次選舉本區小黨或無黨候選人(不含李敖)在中間選票中的得票平均是13%,民進黨要在中間選票拿到61%才有機會獲勝,套句阿扁的名言,阿婆生子,真拚XD
2016 | 賴士葆 | 民進黨 | 其他(含廢票) |
基本盤 | 81,694 | 38,261 | |
中間選票 | 23,828 (33%) |
43,950 (54%) |
10,580 (13%) |
108,552 | 82,211 | 10,580 |
這是對民進黨最樂觀的估票,在能找到具專業背景(最好是醫師、工程師之類,與賴的財經背景有區隔。)與賴士葆條件能匹敵的候選人情況下(筆者心中理想的人選,除李桐豪之外應該是沃草的柳林瑋,當然要用無黨選。)國民黨在中間選票上平均掉20%是我的合理預估。
本部落格僅筆者依個人業餘興趣做分析,非嚴謹學術研究且無意影響選舉結果,特此聲明。
(照片來源:Youtube、自由時報)